首页 资讯 正文

急救课堂暑期“开”进高铁站

体育正文 271 0

急救课堂暑期“开”进高铁站

急救课堂暑期“开”进高铁站

核心(héxīn)提示丨一个名字(míngzì)(míngzì)就是一个精神标杆,一条道路就是一处永恒记忆。今年是中国人民(rénmín)抗日战争暨(jì)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细数中原大地的大街小巷,一些以英雄名字命名的道路令人难忘。本报今日推出“打卡红色之路 铭记英雄之名”特别报道,实地探访靖宇大道、赵崇德大道、鸿昌路、雪枫大桥等地,讲述其现在的发展和背后(bèihòu)的历史故事,传承红色基因,致敬革命先烈。 靖宇大道(dàdào) 革命薪火 代代相传 河南日报(hénánrìbào)客户端记者 刘晓波 通讯员 苗银 一条红色路,一座英雄城(yīngxióngchéng)。 在驻马店市驿城区,有一条特殊(tèshū)的道路——靖宇大道,驻马店人民以这种方式,纪念在这片红色热土(rètǔ)上(shàng)出生和成长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。 山河念英魂,浩气共长存,靖宇大道边上(biānshàng)正是庄严肃穆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。7月4日,走进纪念馆,陈列厅展出的1000余件文物,瞬间(shùnjiān)把人拉(lā)回到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。 杨靖宇出生在驻马店市确山县一个(yígè)穷苦农民家庭,本名马尚德,在领导抗日(kàngrì)斗争(dòuzhēng)时改名杨靖宇。1927年他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,后奉命赴东北,在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(jiān)政委期间,领导6000余人的队伍,分布南满一带坚持抗日斗争。革命生涯(gémìngshēngyá)中,他曾5次被捕入狱,屡受酷刑,始终坚贞不屈。1940年2月23日,在林海雪原的严酷环境中与(yǔ)日军血战,坚持到最后一人,壮烈(zhuàngliè)殉国,时年35岁。 “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,已经五六天没有(méiyǒu)吃过一粒粮食的杨靖宇拖着十分虚弱的身体,独自一人(dúzìyīrén)奋战在茫茫林海雪原之中。此时(cǐshí)的他(tā)身患重感冒,双脚严重冻伤,右臂挂彩,倚靠着一棵扭筋子树,左手持枪,仍在向敌人还击。敌人一个个倒下,他的胸部也(yě)连(lián)中数弹(shùdàn)。将军牺牲(xīshēng)后,敌人残暴地割下他的头颅,抛开他的腹部,却发现(fāxiàn)他的胃中只有草根、树皮和棉絮,没有一粒粮食!”担任讲解员两年多来,王田讲了无数次杨靖宇将军的故事,可(kě)每当讲起将军牺牲这一幕,她都不禁泪光闪烁,“我的脑海中无数次勾勒出将军与敌人拼杀的场景,这一直激励着我把讲解工作做得更好,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。” 八十五载光阴流转,杨靖宇的精神火炬从未(cóngwèi)熄灭。驻马店市为致敬革命先烈,先后以(yǐ)杨靖宇的名字打造了“一条街道、一座广场、一处公园、一所学校、一尊塑像”等工程。靖宇大道、靖宇小学、靖宇中学、杨靖宇将军纪念馆(jìniànguǎn)……“靖宇”印记深深镌刻在(zài)天中大地上。 每年的杨靖宇诞辰日、殉国日,清明节(qīngmíngjié),靖宇大道上游客络绎不绝,坐落在这条路上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年接待访客(fǎngkè)达(dá)58.5万人次,高峰日期间日接待访客近7万人次,已成为驻马店市一座(yīzuò)重要的城市地标(chéngshìdìbiāo);驻马店市杨靖宇中学(驻马店市第三中学)将杨靖宇事迹编进红色教育读本(dúběn),聘请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民、驻马店市杨靖宇研究会和老促会成员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,为学校开展红色教育讲座…… 守护红色江山,既需要铭记“从哪里(nǎlǐ)来”的历史叩问(kòuwèn),更要书写“向何处(héchǔ)去”的时代答卷。天中大地上走出的民族英雄,始终感召和鼓舞着这里的人民,凝聚起实干奋进的力量。 如今,靖宇(jìngyǔ)大道的(de)西北方向坐落着皇家驿站景区,东北方向布局着“工业长廊”,一边城市烟火,一边产业新城。将军心心念念的家乡,正以实干为楫,辉光日新(huīguāngrìxīn),奔赴绚烂的未来。 靖宇大道路牌。苗银 摄(shè) 赵崇德大道 英雄路(lù)映照赤子心 河南日报客户端(kèhùduān)记者 卢松 刘宏冰 7月4日,商城县陶家河畔,“赵(zhào)崇德大道”路牌在晨曦(chénxī)中熠熠生辉。 这条(tiáo)连接县城和商城高中的道路,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,也(yě)寄托着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 “在我这个(zhègè)年纪,曾祖父赵(zhào)崇德为了祖国和民族,已经奔赴战场(zhànchǎng)。”走在赵崇德大道上,赵崇德的曾侄孙、今年参加高考的赵传承一脸崇敬。 1914年出生于商城县伏山乡七里山村一个贫苦(pínkǔ)农家的赵崇德,15岁参加革命,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(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)。从大别山(dàbiéshān)转战川陕,历经长征,赵崇德总是身先士卒,对战士(zhànshì)关怀备至,被称为“打仗如虎、爱兵如母”。 1937年10月19日凌晨,时任八路军129师769团3营营长的赵崇德,率队突入阳明堡日军机场,炸毁敌机24架,歼敌百余人,创造了战争史上步兵袭击战机获胜的奇迹。年仅23岁的赵崇德,却在掩护(yǎnhù)部队撤退时中弹牺牲(xīshēng)。彭德怀(péngdéhuái)含泪评价(píngjià):“忠肝赤胆,与日月(rìyuè)争光。” 2015年,为纪念抗日英烈,商城(shāngchéng)县将连接县城和商城高中(gāozhōng)的道路命名(mìngmíng)为“赵崇德大道”。随后的10年间,融合历史纪念与现代生活,赵崇德大道历经多次拓展提升,成为商城的标志性道路。 赵崇德牺牲后,身埋何地一直牵动着家乡人民(rénmín)的心。2020年,一场“寻找赵崇德”行动在晋豫(jìnyù)两省展开,他们找到了(le)山西省原平市苏龙口镇刘家庄村村民世代守护的赵崇德墓地。 “迎接英雄(yīngxióng)魂归故里、安葬遗骸那天(nàtiān),信阳(xìnyáng)突降暴雨。”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“名誉村长”、河南日报社退休记者王天定说,“家乡人民彻夜无眠,冒雨迎接英雄回家。” 家乡的后山上立起了“抗日(kàngrì)英雄(yīngxióng)赵崇德之墓”的高大石碑,碑帽上那颗闪闪的红星,仿佛英雄永远跳动的红心。 商城烈士陵园内,赵(zhào)崇德纪念广场上,赵崇德塑像巍然矗立,目光坚毅地注视着这片他(tā)誓死保卫的土地。 今年4月,修葺一新(xiūqìyīxīn)的(de)赵崇德故居对外开放,前来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。随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(商城段)建设的启动,大(dà)山里红色景点穿珠成链,形成独特的“红色画廊”。 赵传承说:“曾祖父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留下了传奇。父母给我取名‘传承’,就是要让我传承先辈(xiānbèi)遗志,弘扬(hóngyáng)英雄精神,努力(nǔlì)把祖国建设得更好。” 暮色四合,路灯亮起(qǐ),赵崇德大道尽头,放了暑假的(de)商城高中校园宁静祥和。从这里毕业(bìyè)的莘莘学子都记得:一位和他们年纪相仿的青年,用自己的生命,换来了这盛世安然。 “大道连接着历史与当下。”凝望路灯下的(de)(de)道路,商城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王志昌说,“赵崇德大道,不仅是商城县的一个地标,更是传承革命(gémìng)精神的一个坐标。” 夕阳映照下的赵崇德大道(dàdào)。黎长霖 摄 鸿昌路(hóngchānglù) 太行山下英名长留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樊霞(fánxiá) 姚广强 昂首挺立,身着戎装,手持佩剑,阳光下的(de)吉鸿昌雕像高大(gāodà)英武,正远眺(yuǎntiào)巍峨的太行山。雕像前车水马龙的道路,就是博爱县城南部的东西向交通干道——鸿昌路。 “2005年,博爱县(xiàn)为了纪念吉鸿昌(jíhóngchāng)将军,将一段道路命名为鸿昌路,长约5.5公里,目前是327国道的一部分。”7月5日,博爱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、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张跃(zhāngyuè)文说。 吉鸿昌是河南扶沟县人,2014年9月1日,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(de)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(hé)英雄群体名录。他参与抗日斗争的地(dì)点主要在河北张家口、内蒙古多伦(duōlún)等地。那么,博爱县与吉鸿昌将军因何“结缘”? 博爱(bóài)县文史专家何世国介绍,博爱县(bóàixiàn)正是在吉鸿昌将军的(de)提请下设立的,他是博爱县的奠基人之一。1927年9月(yuè),沁阳因民族纠纷引发大规模械斗。械斗被平息(píngxī)后,为了宣传民族团结与孙中山先生倡导的“自由、平等、博爱”思想,在当地驻军的吉鸿昌将军建议,将丹河以东地区四乡十五(shíwǔ)图(明清(míngqīng)时的行政区划单位)和崇下乡四图的部分村庄,从沁阳析出,设立博爱县。经主政河南的冯玉祥批准,博爱县正式设立。 吉鸿昌(jíhóngchāng)1913年加入(jiārù)冯玉祥(féngyùxiáng)部(bù),从普通士兵成长为军长。后因对“围剿”红军态度消极,他被国民政府强令出国“考察”。1932年1月,吉鸿昌回国后变卖家产,组织武装抗日(kàngrì)。1932年秋,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3年,吉鸿昌参与筹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,将日伪军逐出察哈尔省。1934年11月,被捕(bèibǔ)入狱的吉鸿昌被蒋介石密令(mìlìng)“就地枪决”。就义前,他写下“恨不抗日死,留作今日羞。国破尚如此,我何惜此头”的诗句。 吉鸿昌将军的事迹和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,深深铭刻在(zài)博爱人(rén)的心中。多年来,全县中小学校坚持开展吉鸿昌抗日事迹学习活动,让学生了解建县历史、鸿昌路由来,厚植爱国(àiguó)情怀。 清化镇街道王庄村(wángzhuāngcūn)党支部书记王志敏说:“鸿昌路刚命名时基础设施不够完善,近年来通过绿化、亮化,道路(dàolù)变化显著,路旁(lùpáng)还建起了(le)车管家物流产业园,已有17家物流企业入驻,年业务量超60万吨。” 该县已向省交通运输厅、省公路(gōnglù)事业发展中心申请,拟于今年对鸿昌路进行功能性(gōngnéngxìng)养护修复。 吉鸿昌将军雕像(diāoxiàng)和脚下的鸿昌路。郑海斌 摄 雪枫(xuěfēng)大桥 英魂浩气耀长桥 河南日报(hénánrìbào)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司马连竹 南阳是一座水城,秀美的(de)白河穿城而过。在飞架白河的七座大桥中,以革命先烈彭雪枫名字命名的雪枫大桥位于白河下游西南段,连接着两岸(liǎngàn)的雪枫路,成为“满城绿色半城水”中的一抹亮色(liàngsè)。 7月5日,记者(jìzhě)驱车沿着白河岸边的道路(lù)行进,转入雪枫路后驶上引桥,随着(suízhe)桥面逐渐升高,篆刻着“雪枫大桥”的巨石映入眼帘,在如织的车流中,似乎回响起金戈铁马的岁月之声。 雪枫(xuěfēng)路西(lùxī)接312国道(guódào)与(yǔ)卧龙路入市口、东至312国道双铺段交叉口,是划定南阳中心城区西南区域的(de)框架道路,在这条长(tiáozhǎng)约20公里的道路上,最醒目的地标就是雪枫大桥。雪枫大桥全长2100余米,其中主桥长1047.2米,桥宽37.5米,双向8车道,建成时其跨度、宽度和高度均为白河(báihé)上桥梁之最。雪枫大桥不仅是南阳首座跨白河立交桥,也是中心城区西南要道上的关键工程,还是312国道中心城区改线段(xiànduàn)的控制性桥梁,其建成通车一举改善了周边区域交通不畅的状况。 “雪枫大桥没建成前(qián),我上下班要绕行,遇上天气不好更麻烦。”市民潭先生家在雪枫大桥北端的(de)桂花城小区,他告诉记者,现在开车过河到南岸(nánàn)的工业园区不到10分钟,以前则要从上游(shàngyóu)的卧龙大桥等绕行,车程在40分钟以上。 作为南阳市委、市政府确定(quèdìng)的重点(zhòngdiǎn)建设项目,2010年12月29日,雪枫(xuěfēng)大桥正式开工。经过18个月的建设,2012年6月底,这座投资约1.5亿元的现代化大桥正式通车。 雪枫大桥北连(běilián)北京大道南段,南接(nánjiē)南阳新经济(jīngjì)产业园区,两侧引桥设有上下桥人行通道,滨河大道、白河大道分别从引桥下穿过,各个方向的人、车各行其道,设计科学且人性化。 大桥架起了白河上的新(xīn)通途,而大桥的名字(míngzì)则承载着一段沉甸甸的历史。 彭雪枫(péngxuěfēng)1907年9月9日出生于镇平县七里庄村,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。他参加过第三、四、五次反“围剿”,走过长征;组织过土(guòtǔ)成岭战役,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,直取遵义城;横渡金沙江,飞越(fēiyuè)大渡河,进军天全城(quánchéng)…… 1938年,彭雪枫到河南确山竹沟开辟抗日(kàngrì)根据地,他创办的(de)《拂晓(fúxiǎo)报》成为激励战士的精神旗帜。1944年9月11日,在(zài)河南夏邑八里庄的抗日战斗中,彭雪枫在前线指挥,不幸被流弹击中,英勇牺牲。 如今,彭雪枫的英勇(yīngyǒng)事迹感召着人们踔厉奋发,勇毅前行。 雪枫大桥建成后,白河南岸的(de)工业园区迎来(yínglái)了新的发展(fāzhǎn)机遇。天冠集团、乐凯华光公司(gōngsī)等企业因交通状况改善而焕发新活力,新的工厂在河畔拔地而起。今天的南阳人,正在英雄精神的激励下,加速奔向美好的未来。
急救课堂暑期“开”进高铁站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